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“无条件”接受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是正确的选择

发表于2011-04-21


“无条件”接受自主招生初审结果是正确的选择

日前,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初审通过名单已经确定,考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帐号登录“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报名网站”查询初审结果。——笔者估计,这段时间,各大自主招生联盟及其他高校的初审结果都将新鲜出炉。对于成千上万的自主招生申请者来说,初审结果的公布,肯定会带来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。 没有通过心仪高校的自主招生初审,心“愁”一时是可以理解的。2009年,我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。当年,吴敌在拿到清华大学“校荐生”指标的同时,还向另外两所“985”高校提交了自荐申请。这两所“985”高校都明确表示不给高中学校分配考生指标,欢迎学生自荐。材料寄给他们之后,其中的一所很快回复“初审通过”,即取得参加笔试的资格;但另外一所(姑且以X大学称之)的初审没有通过,刚得知这样的结果后,我很不理解,总觉得凭吴敌的条件是应该能够顺利通过的,于是给X大学的招办发电邮、打电话,希望他们能够更正对吴敌的初审结果。现在想来,这些努力肯定是在做无用功。在此,给今年的广大考生和家长进一言,对待高校业已公布的自主招生初审结果,正确的态度是“无条件”接受。之所以这样说,是基于以下的一些分析: 一是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选才标准,学生和家长不能想当然地对初审结果进行判断。当年,吴敌的同班有不少同学向X大学递交了自主招生申请,结果是一半通过了初审,另一半淘汰出局。看看初审结果,多少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,因为“通过”的不一定最优秀,“出局”的不一定最差劲。于是,同一个学生的申请在这所大学成为香饽饽,而在另一所大学成为“垃圾股”(即便青睐自己的大学比后者还要高那么一个层次),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中学的校园里,也不算什么特别稀奇的事情。 二是在对自主招生考生的资格进行初审时,大学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审看成千上万份申请材料,一旦公布了初审结果,是不可能(时间上也不允许)因为少量落选者的质疑而更改已经对外公布的审定结果的。 三是如果孩子落选后,家长怨天尤人、牢骚满腹,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低落,对后续的高考复习会带来不利的影响,而高考才是孩子应该集中全部精力猛攻的主战场。因此,对于自主招生的初审结果,家长朋友应该持坦然接受的态度,并引导自己的孩子正确对待初审的结果,集中精力冲刺高考,用理想的高考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。 想通了这些,我不再作无谓的努力,接受了吴敌的自主招生申请被X大学否决的事实,同时也不忘安慰吴敌:现在参加两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,精力可以更集中一些。吴敌也没有把X大学否决了他的申请当回事,精神抖擞地准备着迎接清华自主招生的挑战,他要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谁更优秀。
上一页|1|
/1页